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团体旅游签证的协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2:36:21  浏览:97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团体旅游签证的协定

中国政府 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团体旅游签证的协定


(签订日期1993年1月11日 生效日期1993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促进两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便利两国公民的往来,决定签订本协定,议定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由各自指定的旅游部门组织的旅游团,经由对方向国际旅客开放的口岸或经双方同意的口岸集体进出对方国境,免办签证。参团人员应持有效的普通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证件,领队应持有对方指定的旅游部门出具的接待通知函电和旅游团人员名单。

  第二条 旅游团人员名单须备一式两份,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出生地、出生日期、护照或证件号码、入出境时间以及对方旅游接待部门的名称,并加盖组团一方指定的旅游部门的印鉴,分别于入出境时交对方边防检查机关查验。

  第三条 旅游团人员应集体行动。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需离团者,应凭各自驻对方使、领馆的公函或对方接待的旅游部门出具的证明在当地主管机关办理居留手续或签证,所需费用由本人支付。

  第四条 中方指定的旅游部门为: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中国旅行社总社、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中国职工旅行社总社、中国招商国际旅游总公司、黑龙江省旅游局、吉林省旅游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白方指定的旅游部门为:“白俄罗斯国际旅游”股份公司、“白俄罗斯伴侣”股份公司、“白俄罗斯旅行社”和白俄罗斯旅游协会。
  如有必要,缔约双方可通过外交途径以互换照会方式变更或增加被指定的旅游部门。

  第五条 本协定不限制缔约双方的如下权力:拒绝不受欢迎和不可接受的缔约另一方人员进入本国领土或者终止其在本国领土上的逗留,并无须说明理由。

  第六条 缔约双方应在本协定生效前三十天内交换本协定第四条所述各自旅游部门的印鉴式样。如需变更印鉴式样,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后,以互换照会方式确认。

  第七条 在启用本国护照之前,白俄罗斯共和国公民可持用原苏联普通护照,但须注明系白俄罗斯共和国公民。

  第八条 本协定无限期有效。
  如缔约一方要求终止本协定,应当通过外交途径书面通知缔约另一方,本协定自缔约另一方接到上述书面通知之日起第九十日失效。

  第九条 本协定自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起生效。
  本协定于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一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白俄罗斯文和俄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如在解释上发生分歧,则以俄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田曾佩            彼·库·克拉夫琴科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荆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


荆政发[2002]35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屈家岭管理区,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荆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荆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市场促销,促进全市旅游经济发展,把我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根据国发[2001]9号文件和鄂政发[2001]47号文件以及《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是市财政为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而建立的专项资金,包含旅游开发专项资金和宣传促销专项资金两个部分。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来源:  
  (一)市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2年安排旅游开发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后视财力逐年增加;2002年市财政预算内安排宣传促销专项资金60万元,2003年增加到100万元,以后视财力增长逐年增加;
  (二)上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拨付的专项经费;
  (三)其他资金。
  第四条宣传促销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市性的旅游宣传策划和市场促销。其使用范围具体包括:
  (一)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和开发;
  (二)旅游宣传品制作和宣传设施购置;
  (三)参加国内外旅游博览会、交易会;
  (四)举办国内外旅游专题促销活动、新闻发布和专题广告宣传活动;
  (五)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邀请、接待;
  (六)建设荆门旅游资讯网;
  (七)其它与宣传促销相关工作支出的费用。
  第五条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在市财政收付中心旅游局户头设专户管理。宣传促销专项资金由市旅游局会同市财政局于每年12月底前提出下年度的宣传促销经费预算报送市政府,经审定后,市财政局于2月28日前将专项经费拨付至市旅游局专户,由市旅游局组织实施;其他资金依照相关规定,及时进入资金专户。
  第六条旅游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扶持旅游企业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具体用于:
  (一)旅游业各类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公用及配套设施、环境和资源保护项目;
  (二)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和A级旅游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和奖励;
  (四)旅游发展所需专门人才的培训;
  (五)市委、市政府确定投入的其他旅游发展项目。
  第七条市财政在预算内计划中设立旅游开发专项资金户头,实行专户管理。对预算内资金,由市财政局每年3月31日以前直接划入旅游开发专项资金专户,其他资金依照相关规定,及时进入资金专户。
  第八条旅游开发专项资金使用原则:
  (一)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开发项目,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于各类非旅游业开发项目的支出。
  (二)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专项资金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留用余地,年度预算计划预留10%的机动部分,用于解决在计划执行中的突发性、临时性、不可预见性的项目支出。
  (三)分级投入,资金匹配的原则。凡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业经营性项目建设的,项目单位、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市直部门)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实行资金配套,市财政、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财政(市直部门)和项目单位的资金匹配比例暂定为1:1:2。项目单位、各县市区(市直部门)所匹配的资金,必须是货币形式,禁止以实物折算成匹配资金。
  (四)加强考核,注重实效原则。对专项资金投入的旅游发展项目,使用前,由市旅游主管部门代表市政府与项目单位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明确项目建设周期、质量、目标等内容,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申报旅游开发专项资金支持的旅游发展项目,应严格按照项目报批程序,提供项目所在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提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编制项目建议书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上报市计划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内容、期限和目标;项目市场前景预测;申请专项资金投入的理由和数额,匹配资金的数额及落实到位的具体渠道和措施;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具体制度;专家评估书面意见;市计划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求说明的事项和要求提供的资料。
  第十条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
  (一)每年12月份,由市计划部门、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下年度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旅游项目的指导意见,以引导各地申报项目,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每年元月份为项目申报月,各县市区(管理区)计划和旅游部门、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计划,上报计划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审查,并经市政府批准后,下达项目计划批准书。对于临时性工作需要使用专项资金的,可随时申报。
  (三)对已列入专项资金年度投入计划,执行中需调整资金使用的项目,由项目单位向计划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并经市财政部门审核,由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四)对预留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计划部门、旅游主管部门根据市政府发展旅游年度工作安排和临时性工作情况,提出使用意见,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
  (一)对用于开发旅游资源和扶持旅游企业的专项资金,采取先配后拨的管理方式。即项目单位和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匹配的资金必须先到项目资金专户,市计划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再根据市政府批准书和由银行出具的匹配资金的到位证明及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到市财政局办理拨款手续,市财政局在一周内将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资金专户;
  (二)对于奖励的资金,由市旅游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上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局拨付奖励资金;
  (三)对于培训发展旅游所需专门人才以及其他非经营性项目所需的专项资金,由市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按项目申报程序审查项目计划,并报市政府审批后,由市财政拨付到项目单位。
  (四)专项资金所支持的项目资金要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项目单位要严格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旅游开发专项资金支持的旅游发展项目竣工后,由计划、旅游、财政、审计部门及其他部门会同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根据市旅游主管部门代表市政府与项目单位签订的目标考核责任书,对项目进行验收考评,并将验收考证结果报市政府,对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给予奖励;对弄虚作假套取专项资金、挪用专项资金或专项资金到位后又撤回配套资金的县市区(管理区)、市直部门及项目单位,一经查实,将取消该地、该部门和该单位两年内的项目申报立项资格;并追回市级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同时要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法律、党纪、政纪责任。
  第十三条各级审计、财政、监察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重点监督有无超计划拨款、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贪污私分、多头开户、多人经管或无人专管、帐据不全等问题,以避免专项资金的流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市旅游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税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税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陕西、宁夏、新疆、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宁波、青岛、厦门、深圳市财政厅(局),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海南、四川、云南、甘肃省(自治区
)及大连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加强农业税收工作的意见》经全国农业税收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业税收制度和征收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税收工作水平,现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税收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农业税收工作
农业税收是我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税收在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和组织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具有特定功能;农业税收面对农村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作为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已成为县、乡两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其地
位和作用更加显著。正确认识农业税收的地位、作用和特点,积极做好农业税收工作,对于正确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搞好基层政权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各级农业税收征收机关和广大农税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长期性和做好农业税收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农业税收工作。
二、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农业税收收入
依法治税是做好农业税收工作的根本原则。农业税收征收机关必须坚持依法治税,正确贯彻农业税收政策规定,大力做好农业税收的组织收入工作。
在正确贯彻执行农业税收政策规定方面,一要针对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忽视和放松征管工作,随意减税、免税或暂缓征税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减免税管理,健全和完善农业税收减免税管理制度,严禁乱开减免税口子,明确管理权限,严格报批程序,减免税到期的要立即恢复征税,切实维
护国家农业税收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二要针对个别地方违反政策规定收“过头税”的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按任务服从政策的原则办理。对于有的地方存在的按人头或地亩平均摊派农业特产税以及片面强调税款均衡入库,变农业税“季节征收”为“常年征收”等现象,要坚决予以纠正。
三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业税收政策检查。各地农业税收征收机关要总结农业税收政策检查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农业税收政策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检查,着重查处越权和随意减税、免税、缓税,以及违反政策规定收“过头税”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农业税收政策规定的正确贯彻执行和征收工
作的正常开展。要严肃有关纪律,加大查处力度。对检查发现的典型或重大问题,要予以通报或曝光。
在组织农业税收收入方面,一要夯实征管基础,加强税源管理。通过全面深入开展税源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加强税源档案管理和登记管理,做到依率计征,应收尽收。二要强化征管手段,确保税款及时征收入库。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银行、粮食、国土、房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与
协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打击农业税收涉税犯罪制度、银行扣款制度、扣缴农业税收税款制度和部门间行政协助制度。加快立法步伐,大力强化农业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和行政处罚措施,改变当前农业税收征管手段软弱的状况。同时坚决防止和纠正在农业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出现
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查封扣押农民群众财物,随意关押纳税人等过激举动的行为和做法。
三、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中央决定近期要抓紧研究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以进一步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农业税收征收机关要充分认识农村税费改革关系到亿万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调整,涉及财政体制、乡镇政府体制、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和整个税
制的配套改革及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这项改革。为此,要认真做好有关数据资料的调查准备工作,积极参与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从税制和税收征管的角度,把握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并要研究解决农业税制
及其征管方面多年积累的一些问题,确保新税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顺利实施。
四、加快农业税收征管改革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税收征管改革相对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明确农业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目标,研究和设计改革的总体方案,有利于加快改革步伐。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征管改革
进程。
当前,要着重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立法精神和有关规定,尽快研究制定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规范征收管理行为,强化征收管理手段,使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法制化。二是强化农业税收征收机关执法主体地位,加强专业化管理。近
年来,一些地方从实际需要出发,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将财政局或地税局的农业税收科股改为“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或“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分局”,使农业税收征管机构成为具有对外独立执法地位、身份和进行系统管理功能的主体,强化了农业税收征管机构的工作职能,加大了直
接执法和组织征收工作力度,加强了业务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从而较好地适应了加强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三是结合农业税收工作的实际,针对不同税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凡是有条件的,应尽可能按照全国统一的征管改
革要求办理;条件不充分的,可逐步进行;同时,考虑到一些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可在一定时期内沿用传统的征收管理办法。四是搞好农业税收征管软件的开发利用和计算机管理的推广工作。
五、关于农业税收管理体制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税务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73号)规定,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管理;税政调研;法律法规起草及其执行过程中的一般性解释工作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省及省以下
农业税收征管职能的归属,仍按中编办发〔1996〕10号文件的规定办理。各地要加强农业税收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对于农税机构、职能已划转到地方税务局的地区,要在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征管手段上充分考虑农业税收征收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持农业税收工作的整体性、系
统性和稳定性。同时,要理顺工作关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加强农业税收宣传
各级农业税收征收机关要高度重视农业税收宣传工作,要按照全国税收宣传工作的统一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保证。要注重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宣传品、文艺演出等多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
地开展宣传,不断推陈出新,为农业税收工作创造良好的治税环境。
七、加强农税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税收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农业税收工作的基本保证。根据形势需要,当前农税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活动,提高广大农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做好农
业税收工作的自觉性。二要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需要,注意保持农税干部队伍的稳定。三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农税干部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四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农税干部的考核管理。五要关心爱护农税干部,切实改善工作条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
难,及时兑现应该享受的工资、津贴、奖励和福利待遇。六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反腐倡廉,勤政为民,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廉洁奉公的农税干部队伍。



1999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