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内比都宣言(全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1:33:42  浏览:82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比都宣言(全文)

中国 柬埔寨 老挝等


内比都宣言(全文)



  2011年12月20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会议通过了《内比都宣言》。宣言全文如下:

内比都宣言

超越2012:面向新十年的战略发展伙伴关系

(GMS第四次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


缅甸,内比都,2011年12月19日至20日

  我们,柬埔寨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联邦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府首脑,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之际:

  见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二十年来在加强次区域互联互通以及应对共同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认识到这些成就是在首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十年战略框架(2002-2012)》所设定的切实可行的原则、重点和项目的全面指引下,通过讲求实效、目标明确的共同行动取得的。这一框架2002年在金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领导人会议上通过,2005年7月在昆明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得到完善,2008年在万象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时进行了总结和调整,进一步增强了有效性;

  意识到本地区乃至世界目前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风险,并对已经取得成绩的可持续性和通过合作可能取得的更多效益构成潜在威胁;

  认识到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从1992年启动以来,在汲取过往教训的基础上,对目标和要求进行了较大调整,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强调更强劲、更紧密的合作,采取针对性和创新性手段应对和战胜未来挑战,以及利用新的地区和全球形势变化产生的机遇的重要意义;

  在此重申我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承诺和以新的战略框架为指引努力追求新的共同行动的决心。新战略框架的制订,旨在帮助次区域顺利度过充满挑战的新十年,推动实现建立一个融合、繁荣和和谐的次区域的愿景。

  挑战中的不断进步

  自三年前的上届领导人会议以来,地区和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仍然主导着全球经济。幸运的是,尽管前路依然崎岖、多变且充满风险,但我们的区域已率先走向复苏。同时,经济领域以外的严重问题,如环境的可持续性、气候变化、灾害风险、传染病,能源自给和粮食安全已成为对次区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威胁。

  尽管面临如此困难的背景,我们的合作项目依然持续取得成果。我们朝着实现和拓展次区域硬件互联互通的目标稳步前进。目前,次区域的主要道路走廊已基本建成,缺失部分正在填补,连接范围通过相连的次级道路进一步扩大。为实现多模式和高效率的总体目标,同时兼顾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们正在加大对铁路建设的关注力度。我们已经制订了一个全面、长期的连接各国铁路的战略规划,并计划共同设立次区域铁路建设协调办公室。在软件方面,我们已经建立并采纳了推动次区域运输和贸易便利化的综合计划,包括扩大道路通行权交换范围和改进海关通关系统。次区域货物运输商协会的建立,有助于运输业发展壮大并实现专业化,同时在设计和实施次区域运输和贸易便利化的有关措施时使私营部门的意见得到反映。一个用于监测经济走廊沿线运输和贸易便利化进展的系统已经建立并即将开始运作。

  2010年更新的次区域电力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和实施电站建设、跨境电网互联以及各国输电网系统改善等重点项目,实现建立次区域电力贸易安排的目标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建立次区域电力贸易协调中心的工作进展顺利,这将促进成员国在电力规划方面的信息交流。在更广泛的能源合作层面,次区域能源发展路线图致力于推广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增强能源可获取性、利用效率、供应安全和公共-私营部门关系。在电信领域,《关于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次区域应用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已经签署,为普及次区域信息和通讯技术(ICT)应用提供了方向和标准。ICT的应用将加速次区域的发展,特别是满足产业界在电子商务领域的需求,填补城乡数字鸿沟,以绿色ICT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在环境方面,我们支持GMS核心环境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倡议第二期框架。以2012年至2016年为时间范围的第二期框架,将巩固和加强第一期项目取得的成果,保护和利用好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以确保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二期项目将包括加强发展规划的制订体系、方法和保障机制,改善保护区管理和当地民生,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推广低碳发展,加强机构建设和推动环境管理可持续融资。

  我们同样支持以2011年至2015年为时间范围的核心农业支持计划第二期所反映的全新目标和整体战略,欢迎为进一步扩大次区域农产品和粮食贸易、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所采取的行动,包括使用气候友好和反映性别差异的生物能源技术,以保证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我们很高兴地注意到通过建立健康和安全食品的无纸化交易平台,GMS农业信息服务网正在不断完善。

  我们支持对次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2011-2015年路线图所做的调整。该战略将通过改善旅游业经济效益分配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性别平等、生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减贫,进一步推动次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增长,是通过多国主题旅游线路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市场和产品开发、大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以及加快发展和落实向贫穷人口倾斜的可持续旅游业而实现的。我们还高兴地看到GMS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2009-2012)取得的进展,例如为应对技术人才短缺和加强次区域竞争力而开展的次区域技术和职业资格互认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正在实施的传染病防控二期项目,为保障劳动安全流动和打击人口拐卖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以及艾滋病防控干预,包括《关于降低人口流动导致的艾滋病易感性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我们亦骄傲地看到在第一次GMS领导人会议上启动的、目前已进入第四阶段的“金边发展管理计划”依然保持活力,继续在提供次区域急需的技术能力方面发挥作用,为次区域培养了素质更高的公务员队伍并提升了当地学术研究机构的水平。

  应对新十年的挑战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丰富和扎实的成果。在取得成功、走向成熟的同时,GMS机制在自身需求和未来方向上正在进行内部调整。尽管GMS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上面临着复杂外部环境,但其主要挑战仍然是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可持续性和有效性。我们重视和赞赏现有GMS战略框架。自2002年第一次领导人会议以来的十年中,这一战略框架引领GMS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GMS第三个十年里,显然需要有一套全新的方向和措施来引导GMS合作。

  因此,我们高兴地支持GMS新十年(2012-2022)战略框架。该框架在保持讲求实效、可行性强、目标明确的现有特色的同时,提出了旨在推动GMS合作妥善应对未来挑战的总体变革方向。其中包括:

  在继续关注基础设施硬件投资的同时,更加重视政策与机构层面、与知识相关的事项以及跨国协调等方面的软件建设;

  无论是在领域间还是领域内,更加明确地划分关注的重点,同时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机构能力,从而全面增强GMS合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更多地关注多领域协作和跨领域联系,包括妥善地平衡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在考虑组织能力及可能取得的切实成果的同时,适当关注区域发展的差异性,重新调整关注重点和资金投入,并扩大地方层面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程度,更重视改善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项目影响的评估和监督;

  与更广泛的区域合作议程加强联系,优势互补,与其他区域倡议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包括促进东盟共同体建设。

  将精力和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特定的战略地理区域,是取得显著和长期成果最具可操作性的方式。基于这一认识,以经济走廊形式促进次区域发展的模式将继续在以上述倡议为基础的新战略框架中发挥中心作用。新框架下的经济走廊发展将强调通过加强跨领域联系,扩大和深化现有交通走廊的必要性,以发展边境城镇和走廊城镇,建立支线道路网络和整合区域发展等方式,扩大次区域合作成果在走廊沿线和周围的覆盖面;积极加速实施交通和贸易便利化措施,提升走廊沿线物流和投资;加强中小企业作用;给予社会和人力资源问题应有的关注,包括规范跨境人员流动,促进粮食和能源安全以及妥善应对气候变化。GMS新发展议程涉及多领域应对措施,跨领域协调,软件、政策及机制改革,复杂性和挑战显而易见,但我们确信GMS合作已经准备好在这些领域不断向前推进。经济走廊论坛将继续帮助协调经济走廊的全面发展,并鼓励当地利益相关方和私营部门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我们承认,虽然经过充分协商制订的新战略框架切实可行,反映了GMS成员国的集体智慧,但我们仍需经过深思熟虑,建立区域整体投资框架,形成一系列第二代合作项目,以转化为限定时间内的具体措施,从而确保战略框架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指示GMS部长利用现有各层级的GMS机制,监督投资框架的建立。

  在建立投资框架和通过投资框架实施新战略框架的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下列关键因素:

  在对当前合作模式和重点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与次区域和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投资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连续性、务实性和可行性;

  考虑到第二代合作倡议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为其解决所需采取措施的复杂性,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平台,同时加强实施机构和人员的能力;

  考虑到实施框架需要的大量资源,必须更加积极和创造性地调动资源;

  在实施项目时,与发展伙伴、私营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紧密互动。

  我们认可并高度赞赏亚洲开发银行在GMS合作中所发挥的秘书处、协调人、咨询人、催化剂、融资方和首要发展伙伴的作用。我们亦感激其他发展伙伴给予的支持和对合作项目不断加大的参与力度。我们相信,亚洲开发银行和其他发展伙伴能够响应我们继续获得支持的要求,特别是通过实施雄心勃勃的新战略框架,把握现有机遇,应对未来挑战。

  结语

  我们为GMS合作在过去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我们已向世界展示,一个曾经饱受战乱困扰的地区能够走出困境,并且通过合作和善意建立一个和平、持续繁荣和富有活力的地区。我们认识到前路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带着在此前合作中建立的信任、吸取的教训和取得的成果,我们不仅能够经受住新十年中各种动荡和不确定因素的考验,而且能够将次区域合作成功带向新的高度。我们明白,只有通过更加紧密的合作、精心的准备和持续的艰苦工作,才能实现上述目标,而我们都将为此做出努力。

  我们同意2014年在泰国举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

  2011年12月20日在缅甸内比都通过。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天津市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暂行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


津政发〔2005〕106号


关于印发天津市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暂行办法》印发给你
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天津市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 调控失业的重
要作用,有效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就业,从源头上稳定就业、
控制失业,根据《天津市失业保险条例》和《天津市2003年
至2005年再就业规划纲要》(津党办发〔2003〕23号)
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失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金” )促
进就业,是指在确保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进一步拓
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使用渠道,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参
保单位开展转业转岗培训和在职培训,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促进就业服务机构提
升服务功能,用促进就业的办法控制和减少失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单位及人员:
  (一)履行缴费义务,在实施改组改制、关闭破产和主辅分
离辅业改制(以下简称“改制”)中,对富余人员通过内部转岗
培训进行安置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二)履行缴费义务且连续两年以上未裁员,对在职职工开
展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保单位;
  (三)曾参加失业保险,家庭人均收入较低的灵活就业男年
满50岁,女年满40岁失业人员(以下简称大龄失业人员);
  (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培
训机构、青年见习基地。
  第四条 基金促进就业使用范围:
  (一)对积极履行缴费义务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制中通
过内部转岗培训等形式自行消化富余人员的,给予单位转岗培训
补贴。连续两年以上未裁员的参保单位,有计划地开展在职职工
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就业的,给予在职培训补贴。
  (二)对曾参加失业保险,已实现灵活就业的大龄失业人员,
家庭人均收入较低,进行就业登记并接续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
保险补贴,用社会保险的连续性促进其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三)对毕业半年后未能就业并进行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技校
毕业生,免费为其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并鼓励青年见习基地免费
提供见习场所,为其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四)对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就业培训机构,通过建
立考核制度,根据考评结果,给予专项补贴。
  第五条 基金促进就业的补贴项目在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
贴项目下列支,已按《天津市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用于失业人员
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支出的项目,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六条 职业介绍补贴支出项目:
  (一)灵活就业的大龄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二)进行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技毕业生职业介绍补贴;
  (三)青年见习基地专项补贴。
  第七条 职业培训补贴支出项目:
  (一)改制单位培训富余人员的转岗培训补贴;
  (二)参保单位对职工进行职业能力培训的在职培训补贴;
  (三)就业培训机构专项补贴。
  第八条 补贴标准:
  (一)转岗培训补贴标准:按我市就业培训补贴政策中定向
培训补贴标准和申请拨付程序执行,补贴数额不超过企业上年度
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2/3。
  (二)在职培训补贴标准:按照我市就业培训补贴政策,根
据本单位连续两年培训职工人数和产生的培训费用,给予补贴,
数额不超过参保单位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1/3。
  (三)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对从事灵活就业的大龄失业人员
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可按当年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以个人
缴费窗口费率为标准(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为3%),补贴养老、
医疗、失业保险缴费总额的1/3。
  (四)大中专毕业生职业介绍补贴标准:参照现行市财政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免费职业介绍补贴办法》执行。
  (五)青年见习基地补贴标准:按我市青年见习基地资金补
贴政策执行。
  (六)就业培训机构专项补贴标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财政局另行制定对就业培训机构考评奖励办法。
  第九条 申请与拨付程序:
  (一)转岗培训补贴。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改制单位,要按照
我市就业培训补贴政策中定向培训的规定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提出培训补贴申请,并组织培训。培训结束后,经审核验收,将
资金拨付到单位。
  (二)在职培训补贴。符合本办法相关规定的参保单位,持
参加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费用原始凭证、近两年缴纳社会保险
费凭证及就业部门开据的未退工凭证,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经审核将补贴拨付给参保单位。
  (三)大中专毕业生职业介绍补贴。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按
照《免费职业介绍补贴办法》中相关规定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提出申请,经审核后予以拨付。
  (四)社会保险补贴、青年见习基地补贴、就业培训机构专
项补贴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十条 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管理部门审核, 促
进就业资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在优先保证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各
项待遇正常发放的前提下,原则上按当年筹集失业保险基金总额
的20%统筹安排使用,不得预先提取。遇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
余支撑能力在6个月以下时,用于用人单位、培训机构、青年见
习基地补贴标准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有关部门应按照本办法规定严格审核促进就业补
贴项目,认真执行拨付资金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扩大支
出范围,无权截留、挤占、挪用由基金支出的专项补贴。劳动保
障、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骗取补贴以
及违规使用补贴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发布《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通部


关于发布《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6年12月2日,交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办):
《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经1996年11月20日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发布的《汽车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零担货物运输(以下简称零担货运)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保护经营业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零担货运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国境内从事零担货运经营活动的经营业户,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零担货物是指一次托运、计费重量不足3吨的货物。
第四条 零担货运包括零担货物受理、零担货运站经营、零担线路运输。
零担货运按经营区域分为:县(市)内、地(市)内、省内、省际和国际零担货运;按送达速度分为:普通零担货运、快件零担货运、特快专运零担货运。
第五条 零担货运经营活动是指零担货物的受理、仓储、运输、中转、装卸、交付等过程。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负责全国零担货运管理,各级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零担货运管理,具体管理工作由各级道路运政管理机关(以下简称运管机关)负责。

第二章 经 营 资 格
第七条 经营零担货物受理和经营零担货运站场的业户除具备《道路运输服务业户开业技术经济条件》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零担货物受理业户应具备:
(一)有固定的营业场所,与业务相适应的货物仓储面积和装卸设施,租赁仓储设施,需有1年以上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
(二)与零担货运站签订有受理经营线路范围内的半年以上有效的运输服务合同。
(三)有固定的业务人员,持有运管机关核发的《上岗证》(见附件一)。
二、零担货运站应具备:
(一)具有300平方米以上的停车场和500平方米以上的仓储面积,并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卸能力。
(二)与零担运输业户签订零担货物线路运输合同。
(三)业主和业务人员需经运管机关培训,持有《上岗证》。
第八条 零担线路运输业户除了符合《道路货物运输业户开业技术经济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使用封闭式专用货车或封闭式专用设备,车身喷涂“零担货运”标志,车辆技术状况达到二级以上。
二、经营省内零担货运需有5辆(25个吨位)以上零担货运车辆,跨省经营需有10辆(50个吨位)以上零担货运车辆,国际零担货运按国际双边运输协定办理。
三、业主、驾驶员、业务人员须持有运管机关核发的《上岗证》。驾驶员应有安全行驶2年以上或安全行驶5万公里以上的驾驶经历。

第三章 审 批 程 序
第九条 申请经营零担货运的业户须向运管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开业申请报告。
二、单位申办凭乡镇以上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证明,个人申办凭居民身份证和乡镇以上政府证明。
三、申请经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四、按照开业条件要求,零担受理业户、零担货运站场、零担运输业户相互签订合作意向书。班线接发货站点的证明书。
第十条 开业审批程序
一、申请者持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文件,向经营所在地县以上(含县)运管机关申领、填报《道路货物运输业户开业申请登记表》(见附表一)。
二、运管机关收到《道路货物运输业户开业申请登记表》后,进行资格审查,并在30天内作出书面答复。经批准后,准予进行筹备。
三、运管机关认定开业筹备工作合格后,方可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四、申请者持《许可证》,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五、申办经营零担线路运输业务,还须向运管机关办理零担货运车辆的《道路运输证》和填报《道路零担货运线路审批表》(见附表二)。经批准后,业户向运管机关领取单证、票据、零担货运线路牌(见附件二),向社会公告,方可开业。
第十一条 零担货运经营业户办理跨省异地经营零担货运业务,须经所在地运管机关逐级审核后,报省级运管机关同意,经商异地省级运管机关同意后,办理异地经营手续,方可营业。
第十二条 申办经营零担货运站业务,在地市范围内经营的,由县级运管机关审核,报地市运管机关审批;跨地市、跨省经营的,由县、地市运管机关审核,报省级运管机关批准。
第十三条 零担货运线路实行分级管理,审批权限如下:
一、县内线路,由县级运管机关审批,并报地(市)级运管机关备案。
二、地(市)内线路,由县级运管机关审核后,报地(市)运管机关审批,并报省级运管机关备案。
三、省内跨区线路,由县、地(市)运管机关审核后,报省运管机关审批。
四、省际线路,由相关省运管机关协商无异议后,由经营业户所在地省级运管机关审批,并报交通部备案。
五、国际线路,由部授权的省级运管机关根据两国或多国汽车运输协定的规定审核,并报交通部审批。
第十四条 已开业的业户需扩大经营范围或合并,分立、迁移变更时,应经原批准开业的运管机关同意,按审批权限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五条 业户歇业、停业须提前30天向原开业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办理手续,并向社会公布。经营零担线路运输不足六个月的,不得歇业、停业。

第四章 经 营 规 范
第十六条 零担货运经营方式可采用定线、定点、定班运输形式或定线、定点、不定班运输形式。经营方式经批准后,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七条 快件零担货运是指从货物受理的当天15时起算,300公里运距内,24小时以内运达;1000公里运距内,48小时以内运达;2000公里运距内,72小时以内运达。特快专运是指应托运人要求即托即运,在约定时间内运达。
第十八条 托运人办理零担货物托运需填写“道路货物运单(丙类)”(以下简称运单),按《汽车货物运输规则》办理,如有特殊运输要求,经承托双方同意,在运单中注明特约事项。凡属法令禁限运货物,受理时应查验有效证明;零担危险货物,不准与普通货物混装。
第十九条 零担货运汽车通行时需携带《道路运输证》、运单、零担货运线路牌,以备查验。
第二十条 零担货物运输的投保方式由托运人自愿选择,并在运单中注明。高档、高价值零担货物运输必须投保。
第二十一条 零担货运商务事故按《汽车货物运输规则》办理。
第二十二条 零担货物受理和零担货运站经营的业户,应在受理场所公布零担货运线路、站点、里程、班期表。
第二十三条 经营零担货运的业户要按要求填报零担货物运输统计报表。
第二十四条 零担货物受理、仓储、装卸、起运、中转、到达、交付等环节,要严格履行交接制度,分清责任。

第五章 监督和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运管机关对零担货运经营业户经营资格和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对业户实行经营资格和经营行为的年度审验。年审合格,加盖合格章。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由运管机关按下列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1、未取得《许可证》或持过期无效《许可证》,擅自经营的,处以1000元罚款。
2、未携带《道路运输证》或无零担货运线路牌、无运单的,处以100元至200元罚款。
3、未经批准超越经营范围,擅自改变经营项目的,经营资格不合格或年度审验不合格的,违反道路运输其他有关规定的,按《道路运输违章处罚规定》处罚。
处罚应按《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办理,限期执行。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运管机关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运管机关的上一级运管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运管机关应在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不服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90日内或接到复议决定之日15天内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运管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交通部,各省可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
正面
------------------------------------------------------
| 道路零担货物运输上岗证 |
|姓 名------------性 别--------------------------|
| | ||
|出生年月----------经营类别------------| ||
| | ||
|有效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 | ||
|发证机关章 编号: ------------|
------------------------------------------------------
背面
------------------------------------------------------
| 资 格 审 验 |
| |
|--------------------------------------------------|
|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制 |
------------------------------------------------------
说明:1、上岗证规格,高×宽为85×60(mm)
2、材料为白色300克纸,字体为黑色。
3、证件编号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后加5位阿拉伯数字。
4、“发证机关章”为红色正方形章,规格为:20×20mm。
5、审验章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附件二:
正面
------------------------------------------------------
| |
| 零担货运线路牌 |
| |
| 济南—————————————上海 |
| |
| X交运管货字XXXXX号 |
| |
------------------------------------------------------
背面
------------------------------------------------------
| |
|经营业户------------------------------------------|
| |
|班 次------------------------------------------|
| |
|停靠站点------------------------------------------|
| |
|车 型--------------------------吨位------------|
| |
|有效期--------------------------签发日期----------|
| |
------------------------------------------------------
说明:1、“X交运管货字XXXXX号”,第一个X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简称后为5位阿拉伯数字。
2、零担货运线路牌为铝制,其字均腐蚀后涂漆。
其中:站名和编号为绿色,其余的字为黑色。
3、线路牌的尺寸:高×宽为220×500mm
4、字体:“零担货运线路牌”字为仿宋体,字高为35mm
站名为黑体,字高×宽为100×65mm。
“X交运管货字XX号”和背面内容为仿宋体,
字高为32mm
附表一:
道路货物运输业户开业
申请登记表
申请业户名称--------------------------------------------
申 请 日 期 年 月 日
×××省交通厅制
--------------------------------------------------------------------------
| 业户名称 | |负责人姓名| |
|------------|------------------------------------|----------|------|
| 详细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电话号码 | |传真电话| |
|------------|------------------------|--------|--------------------|
| 经济性质 | |经营方式| |
|------------|------------------------|--------|--------------------|
|主管单位名称| |核算形式| |
|----------------------------------------------------------------------|
| | | |
| | 主| |
|经 | | |
| | | |
|营 | 营| |
| | | |
|范 |----|----------------------------------------------------------|
| | | |
|围 | 兼| |
| | | |
| | 营| |
| | | |
|----------------------------------------------------------------------|
|资金数额| 万元|固定资金| |流动资金| |
|----------------------------------------------------------------------|
|从业 |总数|驾驶人员|搬运装卸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财务统计人员|
| |----|--------|------------|--------|--------|------------|
|人员 | | | | | | |
|----------------------------------------------------------------------|
| 车辆、设备、设施情况 |
|----------------------------------------------------------------------|
| | |装卸机械 |起重量|仓库面积|停车场面积|其他设施面积|
|车辆|辆/吨位| | | | | |
| | |名称、台数|(吨)|(m2)|(m2) | (m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 | |
| 请 | |
| 理 | |
| 由 | |
| | (公章) (负责人章) 年 月 日 |
|--------------|------------------------------------------------------|
| | |
|乡(镇)政府或| |
| | |
| 主 管 | |
| | |
| 单 位 | |
| | |
| 意 见 | |
| | (公章) 年 月 日 |
|--------------|------------------------------------------------------|
| | |
| 县级运管 | |
| | |
| 机关意见 | |
| | (公章) 年 月 日 |
|--------------|------------------------------------------------------|
| | |
|地(市)级运管| |
| | |
| 机关意见 | |
| | (公章) 年 月 日 |
|--------------|------------------------------------------------------|
| | |
| 省级运管 | |
| | |
| 机关意见 | |
| | |
| | (公章) 年 月 日 |
|--------------|------------------------------------------------------|
| |经营许可证| |经办人| |
| 签发经营 |----------|----------------------|------|----------|
| |批 准 人| |领证人| |
| 许可证 |----------|------------------------------------------|
| | 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
--------------------------------------------------------------------------
附表二
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线路审批表
编号:
--------------------------------------------------------------------------
| 业户全称 | |负责人 | |
|------------|------------------------------------|--------|--------|
| 详细地址 | |电 话 | |
|------------|------------------------------------|--------|--------|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
|------------|--------|--------|------------------------------------|
| 经济性质 | |经营方式| |许可证号 | |
|----------------------------------------------------------------------|
| 营运零担班车总车数 | |总吨位数 | |
|----------------------------------------------------------------------|
| 申 |起运站名|沿途停靠站名|讫点站点|里 程|日班次|沿途中转站名|
| |--------|------------|--------|------|------|------------|
| 请 | | | | | | |
| |--------|------------|--------|------|------|------------|
| 经 | | | | | | |
| |--------|------------|--------|------|------|------------|
| 营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路 | | | | | | |
|------|--------------------------------------------------------------|
| 投 |总数| 辆| 核定总载重 | 吨| 配备驾驶员 | 人|
| |----|--------------------------------------------------------|
| 入 | | 厂牌车型 | 辆 |吨 位| 厂牌车型 | 辆 |吨位|
| | |------------|------|------|------------|------|----|
| 营 | | | | | | | |
| |其 |------------|------|------|------------|------|----|
| 运 | | | | | | | |
| | |------------|------|------|------------|------|----|
| 货 |中 | | | | | | |
| | |------------|------|------|------------|------|----|
| 车 | | | | | | | |
|------|--------------------------------------------------------|----|
| 讫 |业户全称| |负责人 | |
| 点 |--------|------------------------------------|--------|----|
| 业 |详细地址| |电 话 | |
| 务 |--------|------------------------------------|--------|----|
| 代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
| 办 |--------|------------|--------|----------------------------|
| 单 |经济性质| |经营方式| |许可证号| |
| 位 |--------------------------------------------------------------|
| |业务代理范围| |
--------------------------------------------------------------------------
--------------------------------------------------------------------------
| | | | |
|起管| |讫管| |
|点机| |点机| |
|地关| |地关| |
|县意| |县意| |
|级见| |级见| |
|运 | |运 | |
| | | | |
|----|----------------------------|----|----------------------------|
| | | | |
|起管| |讫管| |
|点机| |点机| |
|地关| |地关| |
|市意| |市意| |
|级见| |级见| |
|运 | |运 | |
| | | | |
|----|----------------------------|----|----------------------------|
| | | | |
|起管| |讫管| |
|点机| |点机| |
|地关| |地关| |
|省意| |省意| |
|级见| |级见| |
|运 | |运 | |
| | | | |
|----|----------------------------|----------------------------------|
| |起点站名| | 讫点站名 | |
| |--------|------------------|------------|--------------------|
| |班 次| |线路牌核发数| |
| |----------------------------|----------------------------------|
|审线| | |
|批路| | |
|运核| | |
|管准| | |
|机情| | |
|关况|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本表由申请单位经营线路的性质和规定程序填报。
2、地(市)内线路4份,省内线路6份,省际线路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