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5:36:41  浏览:845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办法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等


关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办法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2011年9月27日以粤经信创新〔2011〕803号发布,自2011年10月10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和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制订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统筹管理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从事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综合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第三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

  第四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指导,并牵头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

  第二章 认定

  第五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

  第六条 申请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在广东省境内(不含深圳)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已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并正常运作一年以上。

  (二)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

  (三)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运作管理规范,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明确,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渠道。

  (四)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行业内处于先进地位。

  (五)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以及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六)企业两年内(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当年申请截止日期起向前推算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

  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

  2.涉嫌税收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

  3.走私及其他严重违反进出口监管规定的行为。

  (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按行业系数折算后)、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4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详见附件三)。

  第七条 认定程序:

  (一)企业于当年7月1日前向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属企业集团可直接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一)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二)。

  (二)各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所在地海关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各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一式两份)和推荐意见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同时将推荐企业名单抄送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以及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委托有关中介评估机构,按照《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三)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评。

  (四)依据初评结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等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和综合审查后,确定认定名单。

  第八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总署对认定名单自申请截止日期起90个工作日内公布。

第三章 评价

  第九条 依据《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价。

  第十条 评价程序:

  (一)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于当年4月15日前将评价材料报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价材料包括:《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见附件四)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等。

  (二)各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于当年5月10日前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评价材料一式两份)。

  (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

  (四)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经核查后的数据按照《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并形成评价报告。

  第十一条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90分之间为合格。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逾期一个月不上报评价材料的企业技术中心;

  3.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四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

  第十二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总署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确认。评价结果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自上报评价材料截止之日起50个工作日内公布。

  第四章 终止与撤销

  第十三条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企业名称变更、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更(指股权结构变更导致企业性质发生变化)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由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将有关情况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同时抄报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所在企业自行要求终止其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二)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

  (三)所在企业的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更。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评价不合格;

  (二)经核实,所在企业上报的评价材料存在弄虚作假;

  (三)所在企业涉税违法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五章 管理

  第十六条 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内容和数据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企业,经核实后,取消申请资格,并且两年内不得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第十七条 各地市税务和省内各直属海关需对申请认定和参与评价的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是否存在涉税违法或走私行为进行核查。

  第十八条 因第十五条原因被撤销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第十九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在评价工作完成后,对企业终止和撤销等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并予以公布。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全省各地市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参考本办法,制定相应政策,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并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给予相应支持。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0日起施行。

  

附件一: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

(编写提纲)

  一、企业(集团)的基本情况

  1、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缴纳税费额、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技术来源等。

  2、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以及在该行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内或国际同行业领域相比所具有的竞争能力(如规模、技术等)。

  3、企业在同行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贡献。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基本情况

  1、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功能(附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架构图)。

  2、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包括:各项制度建立,组织建设、研发经费的保障,激励机制,创新环境,产学研合作等。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及试验的基础条件。

  4、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企业间技术合作或产业技术联盟等。

  5、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

  6、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的情况,人才培养情况。

  7、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3年之内)及其经济效益。

  8、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规划及近中期目标。



附件二: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一、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制造业)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企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技术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电子邮箱
企业网址 报告年度
序号 定量数据名称 单位 数据值
1 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2 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3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4 (T-1)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5 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 万元
6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 万元
7 (T-1)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8 资产负债率 %
9 年缴纳的税金 万元
10 银行信用等级
11 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 项
其中: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数 项
其中:对外合作项目数 项
12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13 新产品销售利润 万元
14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万元
15 企业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 万美元
16 企业职工总数 人
17 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18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 人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 人
19 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人数 人
20 企业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 万元
21 企业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22 企业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 人
23 企业技术中心博士人数 人
24 来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人月
25 企业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数 个
26 企业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 个
27 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数 个
28 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 项
29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版权登记数 项
30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项
其中: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项
31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项
32 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数、省著名商标数 个
其中:获中国驰名商标数 个
33 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数、省名牌产品数 个
其中:获中国名牌产品数 个
34 获国家和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项
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项
35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 企业盖章:

有关部门 审核意见
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地市财政局
地市国税局
地市地税局
所在地海关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信息服务业)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企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技术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电子邮件
企业网址 报告年度
序号 定量数据名称 单位 数据值
1 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2 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3 (T-1)年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4 (T-2)年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5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万元
6 (T-1)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万元
7 (T-2)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万元
8 资产负债率 %
9 年缴纳的税金 万元
10 银行信用等级
11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 万元
12 (T-1)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13 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 项
其中:研发20人/月以上项目数 项
其中:对外合作项目数 项
14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15 (T-1)年新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16 (T-2)年新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17 新产品销售利润 万元
18 (T-1)年新产品销售利润 万元
19 (T-2)年新产品销售利润 万元
20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万元
21 企业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 万美元
22 企业职工总数 人
23 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24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 人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 人
25 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人数 人
26 企业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 万元
27 企业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28 企业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与通过本行业专业认证人数 人
29 企业技术中心博士人数 人
30 来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人月
31 企业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数 个
32 企业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 个
33 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数 个
34 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 项
35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软件著作权登记数、版权登记数 项
36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与软件著作权数和版权登记数 项
其中: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项
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数 项
37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项
38 获国家、省信息服务类奖项数 项
39 其中:获国家奖项数 项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T-2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两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 企业盖章:

有关部门 审核意见
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地市财政局
地市国税局
地市地税局
所在地海关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物流业)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企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技术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电子邮件
企业网址 报告年度
序号 定量数据名称 单位 数据值
1 企业注册资本金 万元
2 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3 (T-1)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4 (T-2)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5 企业多式联运业务收入 万元
6 (T-1)年企业多式联运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7 (T-2)年企业多式联运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8 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9 (T-1)年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10 (T-2)年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11 企业年缴纳税金 万元
12 银行信用等级
13 资产负债率 %
14 企业营业网点数 个
其中: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网点数 个
15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 万元
16 (T-1)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17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原值 万元
18 企业总固定资产投资额 万元
其中:企业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9 企业信息化科研与开发投入金额 万元
20 (T-1)年企业信息化科研与开发投入金额 万元
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 项
其中:企业对外合作发项目数 项
21 企业职工总数 人
22 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23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 人
其中:企业专职设计及开发人员数 人
24 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人数 人
25 企业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 万元
26 企业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27 企业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博士人数 人
28 来企业技术中心从事开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人月
29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30 (T-1)年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31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 项
32 企业拥有的物流信息软件(系统)著作权数 项
33 最近三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和版权登记数 项
34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项
35 其中: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项
36 主持和参加制定物流相关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项
37 获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等项目数 项
38 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数、省著名商标数 件
其中:获中国驰名商标数 件
39 省级物流龙头企业或3A级以上物流企业 是/否
40 吨公里数与车次的比重 吨公里/车次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T-2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两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 企业盖章:

有关部门 审核意见
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地市财政局
地市国税局
地市地税局
所在地海关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流通业)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企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技术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电子邮件
企业网址 报告年度
序号 定量数据名称 单位 数据值
1 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2 (T-1)年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3 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4 年缴纳税额 万元
5 资产负债率 %
6 银行信用等级
7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8 (T-1)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9 采用新业态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10 采用新业态销售利润 万元
11 企业外地分支机构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12 企业信息化及新技术投入金额 万元
13 (T-1)年企业信息化及新技术投入金额 万元
14 企业电子商务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15 (T-1)年企业电子商务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16 企业信息化设备原值 万元
17 企业职工总数 人
18 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19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 人
20 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人数 人
21 企业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 万元
22 企业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23 企业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博士人数 人
24 来企业技术中心从事开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人月
25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6 (T-1)年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7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专利数和版权登记数 项
28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项
其中: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项
29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项
30 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数、省著名商标数 个
其中:获中国驰名商标数 个
31 最近五年企业获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项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 企业盖章:


有关部门 审核意见
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地市财政局
地市国税局
地市地税局
所在地海关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建筑业)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企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技术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电子邮件
企业网址 报告年度
序号 定量数据名称 单位 数据值
1 企业结算收入总额 万元
2 (T-1年)企业结算收入总额 万元
3 企业总产值 万元
4 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5 年缴纳税额 万元
6 资产负债率 %
7 银行信用等级
8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9 (T-1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10 企业全部技术开发项目经费总支出 万元
其中: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经费支出额 万元
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支出额 万元
11 开发研究的新项目的销售收入 万元
12 开发研究的新项目产生的利润额 万元
13 年末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万元
14 企业登记在册的职工人数 人
15 企业全体登记在册的职工年收入总额 元
16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 人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 人
17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年收入总额 元
18 技术中心职工数 人
19 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元
20 技术中心高级职称人数 人
21 企业具有的一级注册建设类执业资格人数 人
22 企业技术中心人员国内外培训费 万元
23 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开发的项目数 项
24 最近三年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开发的项目数 项
25 当年获得省级及以上新工法数 项
其中:获得国家级新工法数 项
26 最近五年获得省级及以上新工法数 项
其中:国家级新工法数 项
27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专利 项
其中:最近五年授权发明专利数 项
28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项
其中: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项
29 最近三年完成省级科研立项项目 项
30 最近十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数 项
其中:主持制定的标准数 项
31 获国家和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项
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项
32 最近五年企业获得国家建筑行业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等) 项
33 最近五年来企业获得省部级建筑行业奖 项
34 最近五年省级以上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数(绿色施工、建筑节能) 项
其中: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数 项
35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36 近两年是否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两起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是/否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 企业盖章: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政办发〔2010〕23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的审批、联络、服务与管理,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以下称驻本市办事机构)的审批、联络、服务与管理,充分发挥驻本市办事机构在经济发展、合作交流中的窗口、桥梁作用,促进西安同全国各地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外地行政机关在本市设立的办事机构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驻本市办事机构的审批、联络、服务与管理工作,工作中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 设立驻本市办事机构的条件:
  市、县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可以在本市设立办事机构。其设立的办事机构应当有派出单位任命的专职负责人和必要的工作人员、固定的办公场所。
  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含各部级公司)在本市设立驻陕西(西安)办事机构,按陕西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 申报设立驻本市办事机构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外地行政机关关于设立驻本市办事机构的公函。内容应包括:设立办事机构的名称、职责、任务、隶属关系、行政级别、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以及派出地概况材料等;
  (二)派出地驻本市办事机构负责人任命文件;
  (三)固定办公场所证明材料(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
  (四)办事机构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六条 市政府办公厅收到申报设立办事机构所需的全部文件资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答复;不符合设立办事机构条件的,应说明理由。
  第七条 对已批准设立的驻本市办事机构实行年度审核登记管理制度。
  驻本市办事机构每年1月到市政府办公厅审核《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审核登记证》。
  经批准新设立的驻本市办事机构,在收到批准文件两个月内到市政府办公厅办理登记领证手续。
  第八条 驻本市办事机构变更负责人、办公地址、联系电话以及因故撤销的,应及时报市政府办公厅备案,办理相关证件变更或撤销手续,并妥善处理相关事项。
  第九条 经批准设立的驻本市办事机构,可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文件和《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审核登记证》,到相关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印章刻制、社会保险等手续。
  第十条 驻本市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户口的申报和管理:
  (一)驻本市办事机构属党政机关在编的工作人员,经派出地人民政府同意,可申请将户籍迁入西安市,申报人数以办事机构的建制级别确定,地市级单位一般不超过7人,县处级单位一般不超过5人,县处级以下单位一般不超过3人。
  (二)驻本市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如需要调整时,其户口先迁出,后迁入,不得突破核定指标。机构撤销时,应及时办理户口迁转手续。
  (三)取得本市户籍的驻本市办事机构人员,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以及驻本市办事机构录用或聘用外地户籍人员可按西安市户籍准入政策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驻本市办事机构如需在本市新建办公用房、集体宿舍或招待所,应持其派出地主管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按程序到本市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市各有关部门对经批准设立的外地行政机关驻本市办事机构,依据批准文件办理相关手续,协助其解决在组建和开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三条 经批准设立的驻本市办事机构,在履行派出地政府赋予的职能任务外,负责协助本市有关部门协调管理派出地驻本市的企业单位和暂住人口等。
  第十四条 市政府或有关部门召开有关会议或组织有关活动,凡需驻本市办事机构参加的,可直接通知办事机构。
  第十五条 市政府办公厅要进一步加强联络和服务工作。定期召开办事机构负责人会议,了解、检查办事机构执行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协助驻本市办事机构开展活动,为办事机构开展两地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促进城际间交流合作。
  第十六条 驻本市办事机构每年更换《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审核登记证》时,应同时提供该办事机构上年工作总结及当年工作安排。重大情况应及时通报。
  第十七条 驻本市办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本市的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驻本市办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附设的实体单位,应照章登记,依法纳税,合法经营。
  第十九条 驻本市办事机构应按规定时限办理《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审核登记证》年审手续;连续两年未经年审的,予以注销。对伪造、出借、转让、冒用的《外地行政机关驻西安办事机构审核登记证》,一经发现,予以收缴;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建设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建委(建设局),房地产管理局(处),房屋拆迁办公室:

根据《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 13 条的规定,在调研论证基础上,我厅制订了《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格管理办法》,并经 2002 年 4 月 29 日厅长办公会议讨论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行迁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浙江省建设厅

2002 年 5 月 21 日


主题词:房屋拆迁 资格 办法 通知

抄送:省人大法委


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根据《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从事房屋及其附属物拆迁的单位(以下简称房屋拆迁单位),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拆迁单位是指依法设立,具有房屋拆迁资格,进行自行拆迁或受拆迁人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提供拆迁服务的单位。

第四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规划区域内房屋拆迁单位的管理工作。

各市、县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负责本城市规划区域的房屋拆迁单位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申请设立的房屋拆迁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拆迁业务。

第六条 申请设立房屋拆迁单位,应按《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向当地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的一个月内,向登记机关所在地设区的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领《房屋拆迁临时资格证书》,一年后可申请评定房屋拆迁单位资格等级。

第七条 房屋拆迁单位申请房屋拆迁资格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房屋拆迁单位资格审批表;

(二)法人营业执照;

(三)企业章程及管理制度;

(四)验资报告;

(五)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及从事拆迁业务的工作简历,拆迁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有效证明文件;

(六)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八条 拆迁资格等级分类。拆迁单位资格根据其专业人员状况、经营业绩和注册资本进行评定,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临时资格。各等级的具体条件如下:

(一)一级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 、有 100 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2 、有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房屋拆迁上岗人员 15 名,其中具有房产测绘、房地产评估资格的人员各 3 名以上;中级职称资格以上的建筑工程技术、房地产经济、财务人员各 2 名以上;

3 、从事拆迁业务五年以上;

4 、近 3 年累计房屋拆迁面积达到 30 万平方米。

(二)二级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 、有 50 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2 、有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房屋拆迁上岗人员 10 名,其中具有房产测绘、房地产评估人中员各 2 名;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建筑工程技术、房地产经济、财务人员各 1 名以上;

3 、近 3 年累计房屋拆迁面积达到 15 万平方米。

(三)三级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 、有 30 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2 、有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房屋拆迁上岗人员 6 名,其中具有房产测绘、房地产评估资格的人员各 1 史以上;中级职称资格以上的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人员各 1 名以上;

3 、近 3 年累计房屋拆迁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

(四)时资格的条件除拆迁业绩外,应达到三级资格条件。

第九条 各级资格的拆迁单位业务范围如下:

一级资格其承担拆迁面积不受限制。可以跨市、县接受拆迁业务。

二级资格其承担一次性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控制在 8 万平方米以下。只能在注册地市、县区域范围内接受拆迁业务。

三级和临时资格其承担一次性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控制在 3 万平方米以下。只能在注册地市、县区域范围内接受拆迁业务。

第十条 拆迁单位资格等级实行分级管理。一级、二级资格由设区的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初审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三级资格及临时资格由设区的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批,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房屋拆迁资格等级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进行等级调整,每二年评定一次,重新授予资格等级证书。

第十二条 在本办法施行之前成立的房屋拆迁单位,其等级根据目前实行状况核定;本规定施行之后成立的房屋拆迁单位;其等级从临时资格开始。临时资格的最长期限为二年,期满后不得再次申请临时资格。

第十三条 资格等级的评定与年审工作结合进行,单位年审的情况是评定资格等级的依据之一。对于年审不合格的单位,可以由等级评定初审部门提出降低其资格等级或取消资格意见,报审批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十四条 申请资格应根据申请的等级在年审前半年将所需材料报相应的初审部门,初审部门在年审后将初审意见上报有关审批部门。资格等级升级应依次逐级上升,不得越级升级。

第十五条《资格证书》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资格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转让《资格证书》。

单位遗失《资格证书》,必须在报刊上声明作废后方可补办。

第十七条 拆迁单位发生分立、合并,在批准后 30 日内,向原资格审批部门办理资格等级注销手续,并重新申请资格等级。

拆迁单位变更名称、法人代表,在变更后 30 日内,向原资格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拆迁单位破产、歇业或者因其它原因终止业务的,应当在办理注销《营业执照》的同时,注销《资格证书》。

第十八条 房屋拆迁单位的负责人及业务负责人应当接受拆迁主管部门的拆迁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

第十九条 拆迁单位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拆迁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后,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房屋拆迁从业人员岗位证书》。

第二十条 拆迁单位从业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房屋拆迁单位任职。

第二十一条 拆迁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在拆迁单位任职或参与拆迁单位的具体业务工作。

第二十二条 房屋拆迁单位实施拆迁,应在拆迁现场公示《拆迁许可证》和《拆迁单位资格证书》,向被拆迁人公开办事程序、有关政策、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本单位的现场办公地点,联系电话等。

第二十三条 房屋拆迁单位和自行拆迁单位应当使用省建设厅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拆迁合同文,建立拆迁档案和有关管理制度,按要求填报统计报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暂行规定》(浙建房 [1992]122 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