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3/1999号行政法规:国旗、国徽及区旗、区徽的悬挂及展示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7:23:39  浏览:91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3/1999号行政法规:国旗、国徽及区旗、区徽的悬挂及展示

澳门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第3/1999号行政法规

国旗、国徽及区旗、区徽的悬挂及展示

行政长官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十条(五)项,并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第5/1999号法律第二条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第6/1999号法律第三条的规定,经征询行政会的意见,制定本行政法规。


第一条
必须展示或悬挂国旗的地点和日子
一、每日展示或悬挂国旗的地点:
(一)行政长官官邸;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边境管制及检查站;
(三)澳门国际机场;
(四)前澳督府;
(五)行政长官指定的其它地点。
二、工作日展示或悬挂国旗的地点:
(一)行政长官办公室;
(二)行政会;
(三)立法会;
(四)终审法院;
(五)检察院;
(六)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外办事机构;
(七)行政长官指定的其它地点。
第二条
重大庆典和节日须悬挂国旗的机关和地点
每年国庆(十月一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十二月二十日)及元旦(一月一日)上条第二款规定的所有地点须悬挂国旗。
第三条
升降国旗
一、国旗在直立的旗杆上须徐徐升降。升起时,须把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
二、下半旗时,须先把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须先把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三、根据国际惯例,国旗是在日出时升起,日落时降下。为方便行政起见,在政府建筑物升挂的国旗,须在上午八时升起,下午六时降下。
四、每支旗杆只准升挂一面国旗。
五、须向奉派执行这项职务的人员详尽阐明正确的升降国旗程序。
第四条
国旗下半旗
行政长官在应当将国旗下半旗的情形中,发布国旗下半旗的指示。
第五条
国旗的购置、装设、保养及征求批准
一、经济财政司司长负责为政府各部门购置国旗。
二、供升挂的国旗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只可由中央人民政府所指定的企业制造。
三、在政府建筑物和场所装设旗杆的安排,由运输工务司司长负责。
四、须定期检查国旗,以确保清洁及完好无缺。无须使用时,须把国旗弄干、折迭整齐和妥为存放。
五、如遇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挂国旗。
六、除第一条所述地点和日子外,如拟在政府建筑物或政府办事处升挂国旗,事先须征得行政长官批准。
第六条
必须悬挂国徽的地点
行政长官办公室与政府总部大楼必须悬挂国徽。
第七条
国徽的购置、装设及征求批准
一、经济财政司司长负责购置国徽。
二、供悬挂的国徽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只可由中央人民政府所指定的企业制造。
三、在政府建筑物和政府办事处装设国徽的安排,由运输工务司司长负责。
四、除第六条所述地点外,如拟在政府建筑物或政府办事处悬挂国徽,事先须征得行政长官批准。
第八条
必须展示或悬挂区旗的地点和日子
一、每日展示或悬挂区旗的地点:
(一)行政长官官邸;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边境管制及检查站;
(三)澳门国际机场;
(四)前澳督府;
(五)行政长官指定的其它地点。
二、工作日展示或悬挂区旗的地点:
(一)行政长官办公室;
(二)政府总部大楼;
(三)行政会;
(四)立法会;
(五)各市政机构(或临时市政机构);
(六)各级法院;
(七)检察院;
(八)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外办事机构;
(九)政府船只;
(十)行政长官指定的其它地点。
第九条
重大庆典和节日须悬挂区旗的机关和地点
每年国庆节(十月一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十二月二十日)及元旦(一月一日),上条第二款所列机关和地点必须悬挂区旗。
第十条
区旗的购置、装设及保养
一、经济财政司司长负责为政府各部门购置区旗。
二、在政府建筑物和场所装设旗杆的安排,由运输工务司司长负责。
三、须定期检查区旗,以确保清洁及完好无缺。无须使用时,须把区旗弄干、折迭整齐和妥为存放。
四、如遇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挂区旗。
第十一条
国旗与区旗同时悬挂
一、国旗与区旗同时悬挂,须把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突出的位置。
二、当国旗与区旗同时升挂或并排升挂时,区旗须较国旗为小。
三、列队举持国旗和区旗行进时,国旗须在区旗之前。
四、当国旗与区旗并排悬挂时,国旗在右,区旗在左。
五、每支旗杆只准升挂一面区旗。
六、凡国旗和区旗与其它机构的旗帜同时悬挂,其它机构的旗帜不得较区旗为大。
七、凡国旗、区旗与其它机构的旗帜同时悬挂,须把国旗置于中心,区旗在左,其它机构的旗帜在右。
八、本条所指的左、右的位置,在室外时应以旗的正面面向观众为基准,以观众之左为左,观众之右为右;在室内时,以人背向展示国旗及区旗的后方墙壁为基准,以该人之左为左,该人之右为右。
第十二条
升降区旗
一、区旗在直立的旗杆上须徐徐升降。升起时,须把区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区旗落地。
二、下半旗时,须先把区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须先把区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三、根据国际惯例,旗帜是在日出时升起,日落时降下。为方便行政起见,在政府建筑物升挂的区旗,须在上午八时升起,下午六时降下。
四、国旗和区旗同时悬挂,须先把国旗升起,最后才降下。
五、须向奉派执行这项职务的人员详尽阐明正确的升降区旗程序。
第十三条
区旗下半旗
行政长官在应当或认为适宜将区旗下半旗的情形中,发布区旗下半旗的指示。
第十四条
必须悬挂区徽的地点
下列机关和地点须悬挂区徽:
(一)行政长官办公室;
(二)政府总部大厦;
(三)行政会;
(四)立法会;
(五)市政机构(或临时市政机构);
(六)各级法院;
(七)检察院;
(八)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外办事机构;
(九)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边境管制及检查站;
(十)澳门国际机场;
(十一)行政长官指定的其它地点。
第十五条
区徽的购置及装设工作
一、经济财政司司长负责购置区徽。
二、在政府建筑物和场所装设区徽的安排,由运输工务司司长负责。
第十六条
禁止使用
未经行政长官事先批准,任何人不得在任何行业、职业或专业中,或在任何非官方机构的标识、印章或徽章中,使用国旗、国徽、区旗、区徽或其图案。
第十七条
生效
本行政法规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起生效。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制定。
命令公布。
行政长官 何厚铧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北京市审计局


北京市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市审计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各部门、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市、区、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市属金融保险机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均应全面执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审计局是本市内部审计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监督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各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上受同级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上受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同级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忠于职守。禁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漏秘密、玩忽职守。
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第七条 市属各局、企业主管部门、金融保险机构设审计处(室);审计业务工作量较少或没有下属单位的,可以不设内部审计机构,但应设专职审计人员。
第八条 区、县属各局、企业主管部门、金融保险机构设审计科(室);审计业务工作量较少或没有下属单位的,可以不设内部审计机构,但应设专职审计人员。
第九条 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设审计科(室);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设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应由具有一定财会、经济管理、生产技术和法律等专门知识和经验,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分析能力的干部担任,并适当配备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任免。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奖惩,应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同意。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评定专业职称,聘任专业职务。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任务与职权
第十二条 对本部门、本单位定期按以下主要内容进行财政、财务审计监督:
(一)年度的财政、财务收支计划和信贷、保险、外汇计划的可行性;
(二)年度与季度的会计报表、决算以及有关的核算凭证、帐簿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和合法性;
(三)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金、基建资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合规性和财产的完整性;
(四)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分配的合法性;
(五)经济合同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 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按以下主要内容有重点地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监督:
(一)提高产量、质量、增加品种、节约原材料与能源、降低成本、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情况;
(二)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预测和投资效果;
(三)引进国外新技术的可行性论证及其效果;
(四)各种资金和经费使用的效果;
(五)企业转产、改行、合并的可行性预测。
第十四条 对本部门、本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经的以下行为进行专案审计:
(一)偷税、抗税行为;
(二)给国家、集体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浪费的渎职行为;
(三)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行为;
(四)其它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第十五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受国家审计机关的委托,对本部门、本单位下属单位的厂长、经理按以下主要内容进行离任前的经济责任审计:
(一)任期内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二)盈亏是否属实;
(三)经济效益是否达到任期目标;
(四)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五)国家资产有无严重浪费。
第十六条 对本部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七条 办理本部门、本单位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交办的审计监督事项;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本部门、本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委托的审计监督任务。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调阅、检查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决算、合同、计划和有关文件、资料;
(二)检查、核实资金、财产,巡视现场管理,调查有关事项,询问有关人员,召开调查会议,参加被审单位有关会议;
(三)按审计工作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人员索取证明材料,复制有关证据和资料;
(四)对违反财经法纪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并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提出追究其责任的建议;
(五)对审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同级国家审计机关反映;
(六)对阻挠、拒绝和破坏内部审计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在报经领导批准后,采取封存账册和资财等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程序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上级部署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报本部门、本单位领导批准,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同级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根据领导批准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和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制定审计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就地审计、报送审计、委托审计、联合审计和审计调查等不同方式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应通知被审计单位。
第二十一条 审计终了,内部审计机构应提出审计报告,并根据审计报告和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报经单位领导批准后,通知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重要的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在报请领导批准时,应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
和同级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十二条 被审计单位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后15日内,向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或上级内部审计机构提出申拆。部门、单位负责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应在接到申拆的30日内进行处理,对不适当的处理决定应予以纠正。申诉期间,应先按原处理决定执
行。
第二十三条 被审计单位应在限期内向内部审计机构报告执行审计处理决定的情况,对重大的审计事项,内部审计机构可以进行后续审计。
第二十四条 审计事项结束后,内部审计机构应及时整理审计资料,并按国家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审计局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1987年4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审计局



1987年3月7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城乡贫困群众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黄政办发〔2005〕81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城乡贫困群众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各厂矿企业、院校,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城乡贫困群众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五年六月二十日


黄石市城乡贫困群众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解决城乡贫困群众就医困难问题,根据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和省民政厅、卫生厅、财政厅《湖北省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乡贫困群众疾病医疗救助以大病医疗救助为主(以下统称大病医疗救助),以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优惠减免项目为补充。坚持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相结合、医疗救助能力与救助资金统筹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第三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是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救助工作计划,审核医疗救助对象,研究协调解决医疗救助中的具体问题。
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按规定组织和筹集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按时拨付大病医疗救助资金。
市、县(市)区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并督促定点医疗救助单位设立医疗救助服务窗口,公开减免项目、标准,兑现减免承诺,为救助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市、县(市)区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加强监督,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应责任。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教育、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民政部门落实对大病医疗救助对象的相关救助政策。
第四条 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第二章 医疗救助对象和范围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大病医疗救助对象(以下简称救助对象)为: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农村五保对象;
(三)农村特困救助对象;
(四)城乡特困优抚对象;
(五)经县级以上(含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需要医疗救助的对象。
第六条 救助对象患有以下五种疾病的,可申请医疗救助:
(一)急性脑中风;
(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三)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严重烧伤(烧伤Ⅱ度、烧伤面积达50%以上);
(五)重度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脑气质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


第三章 医疗救助标准

第七条 医疗救助对象患上述重大疾病且当年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扣除各种报销及补助部分,下同)超过2000元时,按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的20%?30%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资金不超过3000元。
第八条 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农村五保对象,患有救助范围的疾病且当年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超过500元时,按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的40%?60%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资金不超过3000元,在享受大病医疗救助后的差额部分,由县(市)区、乡(镇)街两级予以解决。
第九条 凡在各类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在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的同时,按每人每年30?50元的标准给予定量门诊救助,救助资金直接补助到供养机构,由供养机构统筹使用。
第十条 救助对象患其它重大疾病个人实际负担的医疗费用一次性超过3000元或一年内累计超过5000元的,可酌情给予一次性救助,救助标准为300?500元。
第十一条 民政部门在审核确定个人大病医疗救助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患者本人所在单位报销的费用;
(三)职工单位或相关部门补助的费用;
(四)参加各种商业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五)参加合作医疗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金;
(六)社会各界帮扶给予救助的资金。
第十二条 鼓励和资助农村救助对象积极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农村特困救助的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应缴纳的全部资金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农村五保对象(包括在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个人应缴纳的全部资金,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经费中列支。
第十三条 大病医疗救助实行定点医疗。城区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四医院、市五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市爱康医院、市普仁医院(大冶市、阳新县在辖区范围内自定定点医院)